《立春》
唐•杜甫
春日春盘细生菜,忽忆两京梅发时。
盘出高门行白玉,菜传纤手送青丝。
巫峡寒江那对眼,杜陵远客不胜悲。
此身未知归定处,呼儿觅纸一题诗。

丁酉年腊月十九,2018年2月4日,05点28分,立春。
明天就是立春,乃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,古籍《群芳谱》对立春解释为:“立,始建也。春气始而建立也。”自秦代以来,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。
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,春是希望,万物复苏;春是温暖,鸟语花香;春是生长,耕耘播种,此时,竹拥溪桥麦盖坡,土牛行处亦笙歌。

雪柳盈香

梅花新苞

一候东风解冻。东风送暖,大地开始解冻了。
二候蜇虫始振。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。
三候鱼陟负冰。河里的冰开始融化,鱼到水面上游动,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化的碎冰,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。


— 矜恤缓刑 —
我国古代在立春之前,均有对囚徒减免刑罚、怜悯抚恤的行为,汉朝在文帝、章帝、明帝执政时,经常下诏,抚恤囚犯,减免刑罚,救济矜寡孤独。例如汉章帝元和二年,曾经下诏三公日:“方春生养,万物革甲,宜助萌阳,以育时物,其令有司,罪非殊死,且勿案验,及吏人条书相告,不得听受,冀以息事宁人,敬奉天气。”

— 籍田礼 —
立春时节,阳和起蛰,万物皆春。先祖们认为是“斗柄东指”的结果,必须用一种盛大的仪式庆祝和迎接,于是,声势浩大的“籍田礼”应运而生。所谓“籍田”,指的是天子躬耕过的田地,可视为皇帝亲自耕田的象征性行为,用现在的话说,就是古代中国最高统治者的一次“犁田秀”。

— 迎春 —
立春日迎春,是中华先民于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,在周代,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,祈求丰收。回来之后,要赏赐群臣,布德和令以施惠兆民,并衍生“立土牛”“鞭牛”“咬春”“贴春帖”“戴春幡”等诸多习俗”,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。

— 报春 —
民间,旧俗立春前一日,有两名艺人顶冠饰带,称春吏,沿街高喊春来了,俗称“报春”,并挨户送一张春牛图,无论士、农、工、商,见春官都要作揖礼谒。在春牛图上,印有一年二十四个节气,人牵着牛耕地,人们称其为“春帖子”,其意在提醒人们,一年之计在于春,要抓紧务农,莫误大好春光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