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小孩小孩你别馋,过了腊八就是年…”
这是中国传统《腊八歌》的开头
哼着哼着,似乎腊八节的味道渐浓呢~
腊八节俗称“腊八”
2018年1月24日
即农历腊月初八 星期三

腊月最重大的节日,但你知道腊八节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吗?
在古代,那时候可没有腊八节,“腊”在古代是一种祭礼,尤其是到了商代,叫“清祀”,每年人们用猎获的禽兽举行春、夏、秋、冬4次大祀,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,其中冬祀的规模最大,也最隆重,后来称为“腊祭”。

到了先秦时期叫“腊日”,除了祭祖敬神的活动外,人们还要逐疫,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(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)。
直到后来佛教的介入,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,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,又称“佛成道节”,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,然后就一直沿袭下来了。
这一天,汉族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、煮“五豆”、泡腊八蒜、吃腊八面等习俗。
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,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,已有一千多年,最早开始于宋代,到了清朝,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,每逢腊八这一天,不论是朝廷、官府、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。
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,争奇竞巧,品种繁多。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,如红枣、莲子、核桃、栗子、杏仁、松仁、桂圆、榛子、葡萄、白果、菱角、青丝、玫瑰、红豆、花生……总计不下二十种。

在中国北方地区有在腊八这天用醋泡大蒜的习俗,名“腊八醋”“腊八蒜”。醋要泡到大年初一,届时要吃素饺子,取一年“素素净净”之意,蘸腊八醋吃,别有一番滋味。腊八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,就是醋和大蒜瓣儿,做法是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容器里面,然后倒入醋,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。慢慢地,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,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,如同翡翠碧玉,是过年时吃饺子的完美佐料。

“腊八豆腐”是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,在春节前夕的腊八,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,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,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“腊八豆腐”。

腊八面,即腊八节的节令食品。以面和各种豆类(红豆为住)为原料,面需做成韭叶面(韭菜叶的宽度相等的面条)备用;红豆提前泡一晚,腊八这天用来熬汤,待水开时转小火至红豆熟透,中火煮面。同时熟油将葱花爆香,面煮好后将葱花油泼入锅中。
